首页 民俗文化正文

高姓的起源和来历 2022好听稀少的高姓小孩名最新

hezhisheng026 民俗文化 2023-01-04 20:45:01 379 0

高姓的起源和来历 2022好听稀少的高姓小孩名最新

       高姓的来源即高姓起源 ‚ 这里是高姓起源 ‚ 为你详尽的介绍高姓的来源 ‚ 高姓的始祖 ‚ 高始的迁徒分布 ‚ 高姓的郡望堂号 ‚ 高姓字辈等相关高姓所有知识。 让你对高姓家族起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起源之高姓简介

        

       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 ‚ 在排行第18位;《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 起名网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 ‚ 高氏在中国各大姓氏中排第十五位 ‚ 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68%。 目前高氏在中国约有一千七百一十万余人。 中国历史上 ‚ 高氏称帝王者有十四人 ‚ 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起源之高姓起源

       1、出自姜姓。 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 ‚ 以姜为姓。 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 受封吕侯 ‚ 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 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 ‚ 即姜太公 ‚ 又名吕尚、吕望 ‚ 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 ‚ 受封于齐国。 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 ‚ 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 ‚ 称公子高。 依照周朝贵族礼仪 ‚ 其孙傒取祖名为氏 ‚ 为高傒。 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 ‚ 迎立公子小白为君 ‚ 就是齐桓公。 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 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 ‚ 出齐奔燕。 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 ‚ 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 渤海高氏由此发轫 ‚ 繁衍不息 ‚ 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 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 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 因此 ‚ 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 ‚ 字子高 ‚ 其后裔也为高氏 ‚ 也为山东高氏。 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 ‚ 当了10年齐国国君。 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 ‚ 字子高 ‚ 其后代也以高为姓。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 南北朝时期 ‚ 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 推行汉化政策。 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 这一时期 ‚ 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 据《魏书》所载 ‚ 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 ‚ 另有十六国时 ‚ 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 ‚ 遂改姓高 ‚ 称高云 ‚ 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 ‚ 称高氏 ‚ 是为河北高氏。 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 ‚ 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 ‚ 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 ‚ 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北齐重臣高隆之 ‚ 本姓徐氏 ‚ 他的父亲被姑婿高氏收养 ‚ 因从其姓 ‚ 叫高干 ‚ 是北魏时的白水郡守。 高隆之也从跟随其父姓改姓高。 他在北齐时为朝中重要大臣。 在他因故被杀死后 ‚ 北齐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远承袭了阳夏王的爵位 ‚ 高子远的后代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 ‚ 成为当地的望族。 另外 ‚ 唐朝宦官高力士 ‚ 是冯盎的曾孙 ‚ 本姓冯 ‚ 后被高延福收养 ‚ 所以改高氏。
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 ‚ 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 ‚ 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 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 ‚ 被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 ‚ 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 ‚ 550年(天保元年)赐他姓高。 此外 ‚ 元文遥在北齐时也先后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 ‚ 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 ‚ 566年(天统二年) ‚ 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 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朝鲜半岛封建国家高丽有羽真氏后改高氏的 ‚ 高居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 ‚ 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 公元前37年 ‚ 其部落首领高朱蠓在纥升骨城 (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 ‚ 建立高居丽国。 高氏在高居丽国的统治维持了600多年的时间。 公元3年高居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 ‚ 427年又从国内城迁到平壤。 由于高居丽的国王为高氏 ‚ 所以在古代高居丽国的存在期间 ‚ 高氏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 其中有一部分高氏迁到了中国内地。 如高云 ‚ 其祖父高和是高居丽之支庶 ‚ 自云高阳氏之苗裔 ‚ 所以以高为氏。 北周时期 ‚ 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 ‚ 其祖先就是高居丽人 ‚ 五世祖高宗归附北魏 ‚ 被拜为第一领民酋长。 高琳因战功显赫 ‚ 他的一个儿子被别封为许昌县公。 高琳的后代就在山东巨野和河南许昌一带发展起来。 唐朝大将高仙芝也是高居丽人 ‚ 在他父亲舍鸡时在唐朝任军职 ‚ 他也随父亲到安西 ‚ 后成为唐朝的著名军事将领。 其后代也就定居于北京市密云县一带。

       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 ‚ 后有改单姓"高"为氏。 譬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起源之高姓图腾

       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弥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 ”高元是远古时期人 ‚ 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 ‚ 就是高元发明屋子。 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 ‚ 他的
 

  

高姓全史

       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高元以后 ‚ 西周时有高奔戎 ‚ 春秋初年有高渠弥。 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 穆王去郑圃打猎 ‚ 沼泽芦苇中有虎。 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 穆王大喜 ‚ 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 ‚ 放在东虢地方饲养 ‚ 於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 虎牢后来改称成皋 ‚ 战国时属韩国。 公元前249年秦伐韩 ‚ 韩献成皋给秦。 秦在此设关 ‚ 名“虎牢关”。 关在大山上 ‚ 北临黄河 ‚ 悬崖绝壁 ‚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楚汉战争时 ‚ 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 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高渠弥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 庄公想任他为卿 ‚ 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 ‚ 太子反对。 庄公力排众议 ‚ 任高渠弥为卿。 庄公逝世 ‚ 太子继位 ‚ 就是郑昭公。 高渠弥担心昭公加害自己 ‚ 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 ‚ 另立国君。 第二年 ‚ 高渠弥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 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 ‚ 就借机杀了他 ‚ 高渠弥也一同殒命。

         高奔戎、高渠弥得“高”为氏的缘由 ‚ 与高元一样 ‚ 都已无可稽考。 但可以推断的是 ‚ 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高后裔 ‚ 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 这支高氏 ‚ 源出於姜姓 ‚ 是炎帝的子孙。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 春秋时 ‚ 齐国公子高的孙子 ‚ 开始以“高”为氏 ‚ 称高。 公子高是姜姓后代 ‚ 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
 

  

高姓

       姜姓始祖是炎帝。 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 ‚ 所以取“姜”字为姓。 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 ‚ 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 ‚ 受封而建立吕国 ‚ 子孙就以吕为氏。 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 ‚ 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 他出生在商朝末年 ‚ 足智多谋 ‚ 但机遇不佳 ‚ 到70岁时 ‚ 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 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 出猎前 ‚ 周文王曾卜一卦。 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 不是龙 ‚ 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 ‚ 不是虎 ‚ 不是罴(一种野兽 ‚ 现代称为棕熊 ‚ 也叫马熊或人熊) ‚ 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 ”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 ‚ 交谈之后 ‚ 文王大喜 ‚ 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 ‚ 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 ‚ 今天果然遇到了您。 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 ”於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 ‚ 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 在吕尚的帮助下 ‚ 文王疆域逐步扩大 ‚ 文王死后 ‚ 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 ‚ 建立周朝。 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 ‚ 建立齐国。 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 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 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 公子高有个孙子叫。 按当时的宗法制度 ‚ 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 ‚ 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 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 ‚ 而须另外立氏。 当时的制度 ‚ 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 ‚ 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 是公子高之孙 ‚ 於是以公子高之名为氏 ‚ 称“高 ”。 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安徽池州贵池排行:继居成为本 ‚ 一心再锦寒。 支能求刚面 ‚ 方详文士班。 国正天星盛 ‚ 家修世德昌。
 

起源之高姓分布和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布和迁移  

高姓竹简

        

         春秋战国时期 ‚ 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 ‚ 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 ‚ 楚国灭越后 ‚ 经吴越之地 ‚ 进入楚国 ‚ 最终到达海南。 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 东汉

 

       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 ‚ 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 西晋时 ‚ 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 南北朝时 ‚ 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 隋唐时期 ‚ 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 ‚ 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 五代宋元时期 ‚ 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 ‚ 尤其是江浙地区。 明末清初高姓进入了台湾。 [2]

       宋朝时期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 ‚ 高姓大约有89万人 ‚ 约占全国人口的1.15% ‚ 排在第十五位。 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 ‚ 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5.6% ‚ 占安徽总人口的3.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 ‚ 这五省高姓占高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浙江 ‚ 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 全国以皖豫陕冀为中心 ‚ 向东北、西北、东南呈放射形的高姓分布带。

       明朝时期的分布和迁移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 ‚ 高姓大约有93万人 ‚ 约占全国人口的1% ‚ 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 ‚ 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 ‚ 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600年中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 ‚ 净增加了4万。 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 ‚ 约占总高姓人口的18.8%。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12.5%)、浙江(12.2%) ‚ 这三省高姓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 ‚ 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 宋、元、明期间 ‚ 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 ‚ 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 ‚ 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 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

       从明朝至今的分布和迁移
  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1 452万 ‚ 为全国第十五位姓氏 ‚ 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1%。 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激增到1 450余万 ‚ 达15倍之多。 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 ‚ 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 ‚ 人口增长了13倍。 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 1 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 ‚ 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 ‚ 这五省又集中了31%。 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6% ‚ 为高姓第一大省 ‚ 占省总人口的2.3%。 全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 在近600年间 ‚ 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 ‚ 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 ‚ 同时 ‚ 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流。

       当代高姓的分布频率
  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 ‚ 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达到2.7人以上 ‚ 尤其在山东

  

高氏宗祠

       中部的地区高达6.4人。 高姓分布密度表明:密度最高的(2。 7万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1% ‚ 高姓人口大约641万;0.9-2.7万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2% ‚ 高姓人口大约719万;不足0.9万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7% ‚ 高姓人口大约92万。 高姓分布很广 ‚ 但不均衡。 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表明:高姓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 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 ‚ 在1.2%以上 ‚ 尤其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东中部、陕晋北部、黑龙江东北 ‚ 在1.8%以上 ‚ 有的达到3.6%以上 ‚ 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9.2%;在四川、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东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 ‚ 高姓频率在0.6%-1.2% ‚ 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5%;其他广大地区 ‚ 高姓频率不足0.6% ‚ 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0.3。

起源之高姓血型分布特征

       
  高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56万 ‚ 占31.4%;A型414万 ‚ 占28.5%;B型442万 ‚ 占30.4%;AB型140万 ‚ 占9.7%。 高姓总人口1 452万。

         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是高姓人口集中之地区 ‚ 约占国土面积的18.1% ‚ 高姓641万 ‚ 约占总高姓人口的44.2%。 O型196万 ‚ A型179万 ‚ B型202万 ‚ AB型64万。

         四川、贵州北部、陕甘宁、青海东部、豫鄂晋大部、湘赣浙闽粤、内蒙古等地区 ‚ 约占国土面积的42.2 ‚ 高姓719万 ‚ 约占总高姓人口的49.5%。 O型229万 ‚ A型208万 ‚ B型214万 ‚ AB型68万。

         其他地区为高姓分布较少地区 ‚ 约占国土面积的39.7% ‚ 高姓92万 ‚ 约占高姓总人口的6.3%。 O型31万 ‚ A型27万 ‚ B型26万 ‚ AB型8万。
 

起源之高姓世代谱系

       01世齐太公(姜尚 ‚ 字子牙)
02世齐丁公(姜彶)
03世齐乙公(姜得)
04世齐癸公(姜慈母)
05世齐哀公(姜不辰)、胡公(姜静)、献公(姜山)
06世齐武公(姜寿 ‚ 献公子)
07世齐厉公(姜无忌)
08世齐文公(姜赤)
09世 齐成公(姜说)、公子高(文公次子)
10世 齐庄公(姜购)、公孙癸受(高子)
11世 齐厘公(姜禄甫)、高傒(癸受子 ‚ 字祖望 ‚ 谥敬仲)
12世 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高庄子(虎)
13世 齐惠公(姜元 ‚ 桓公子)、高倾子(顷)、高酀
14世 公子祁(惠公子 ‚ 字子高)、高宣子(顷子 ‚ 名固)、高式(酀子)
15世 姜虿(字子尾)、高厚(固子)、高偃(式子)
16世 高强(姜虿子 ‚ 字子良 ‚ 后世不详)、高子丽(厚子)、高张(偃子)
17世 高止(子丽子 ‚ 字子容 ‚ 出齐奔燕)、高良夫(张子)
18世 高竖(止子)、高柴(良夫子 ‚ 厚余堂始祖)
19世 高鱼(竖子)
20世 高彄臧
21世 高石
22世 高般
23世 高赫、高赭
24世 高宽(赫子)、高穹(赭子)
25世 高峻、高量(宽子)、高严(穹子)
26世 高奉名(峻子)
27世 高鼎
28世 高邑
29世 高成
30世 高则
31世 高不疑、高不识
32世 高兴(不疑子)
33世 高然
34世 高晖
35世 高洪(东汉渤海太守 ‚ 渤海高氏始祖)
36世 高茂
37世 高瑞
38世 高褒(字宣仁)
39世 高韦
40世 高承(韦子 ‚ 字文休)、高悝(瑞曾孙 ‚ 广陵高氏始祖)
41世 高延(承子 ‚ 字庆寿)
42世 高纳(字孝才)
43世 高达(字式远)
44世 高约、高乂、高隐、高汉
45世 高瞻(约子 ‚ 渔阳、辽东高氏始祖)、高庆(隐子)
46世 高展、高敬、高泰(庆子)
47世 高谠、高颐(展子)、高韬、高湖、高恒(泰子)
48世 高佑(谠子)、高允(韬子 ‚ 北魏宰相)、高真、各拔、谧、稚(湖子)
49世 高振(佑子)、高树、高翻(谧之子)
50世 高表(振子)、高欢(东魏宰相)、高琛(树子)、高岳(翻子)
51世 (表子)、高澄、高洋(欢子 ‚ 北齐文宣帝)、高劢(岳子)
52世 高冯(字季辅 ‚ 唐朝宰相)、高士宁、高士廉(劢子 ‚ 唐初名相)
53世 高履行、质行、真行、纯行、审行、慎行(士廉子)
54世 高璇、高瑾(履行子)
55世 高绍、高术(璇子)、高丕、高迁(瑾子)
56世 高卿、高崇文(唐威武王、渤海郡王)、高子羽(迁子)
57世 高质(卿子)、高暄(子羽子)
58世 高伯祥(质子 ‚ 京兆高氏始祖)、高岳(暄子)
59世 高郢(伯祥子 ‚ 唐朝宰相)、高登(岳子)
60世 高定、高文举(郢子)、高仲武(登子)
61世 高顺励(文举子)、高冕(仲武子)
62世 高思继、高思祥(顺励子)、高霸(冕子)
63世 高行周(思继子)、高行圭(思祥子)、高乾(霸子)
64世 高怀德(行周子 ‚ 北宋武将)、高文玉(行圭子)、高琼(北宋烈武王)
65世 高处恭、高处俊(怀德子)、高继勋、高继忠、高继伦(高琼子)
66世 高永能(文玉孙 ‚ 北宋武将 ‚ 陕西老高始祖)、高遵裕、高遵甫(琼孙)
67世 高世亮(永能子)、高士林、高士宏、高耀祖(继伦孙 ‚ 闽粤高氏始祖)
68世 高昌裔(世亮子)、高公绘、公纪、公泰(琼玄孙 ‚ 江浙诸支始祖)
69世 高世则(公纪子)、高世英、高世杰
70世 高百之、高千之(世则子)

起源之高姓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 ‚ 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 此支高氏 ‚ 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 ‚ 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以渔  北齐校书图
水之阳得名。 高隐、高瞻之后。   广陵郡:汉时置 ‚ 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此支高氏 ‚ 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 ‚ 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此支高氏 ‚ 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   辽东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 ‚ 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高瞻之后。
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 ‚ 做费城宰(今之县长)。 孔子评他:“柴也愚”。 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 《辞海》:愚 ‚ 纯朴也。 由是 ‚ 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此外 ‚ 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双玉堂”、“后余堂”、“报本堂”、“守愚堂”等。

起源之高姓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北齐高湛墓志铭

        

         三年泣血;

         八战铭功。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高柴 ‚ 字子羔 ‚ 孔子的弟子 ‚ 性情仁爱 ‚ 对父母孝敬 ‚ 为双亲执丧礼 ‚ 泣血(哀痛至极 ‚ 哭泣无声 ‚ 如血出)三年。 下联说唐代幽州人高崇文 ‚ 字崇文 ‚ 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 ‚ 治军有名。 吐蕃兵侵犯宁州 ‚ 他率军前去 ‚ 大获全胜 ‚ 封渤海郡王。 剑南西川节度使刘阀反乱 ‚ 他由宰相杜黄裳推荐 ‚ 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 ‚ 在鹿头山八战八胜 ‚ 活捉刘癖 ‚ 晋封为南平郡王。 后官邻宁节度使、京西诸军都统。

         技工翦马;

         兆应射雕。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东魏渤海蓨人高欢 ‚ 字贺六浑 ‚ 先后参加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军 ‚ 后随葛荣投奔尔朱荣。 一次 ‚ 尔朱荣让他去剪一匹恶马(把马腿交叉绑起来) ‚ 他不用羁绊就完成了 ‚ 那马竟也不踢不咬 ‚ 他说:“对付恶人也应该这样!”得到尔朱荣的信任 ‚ 官晋州刺史。 尔朱荣死后 ‚ 他依靠鲜卑武力 ‚ 联络山东士族 ‚ 掌东魏兵权 ‚ 称大丞相。 后逼孝武帝西奔长安 ‚ 另立孝静帝 ‚ 执掌朝政达十六年。 死后 ‚ 他儿子高洋代东魏建北齐 ‚ 追尊他为神武帝。 下联典指唐末幽州人高骈 ‚ 字千里 ‚ 高崇文的孙子。 初任朱叔明的司马 ‚ 一天 ‚ 有两只大雕从天上飞过 ‚ 他说:“我如果能富贵 ‚ 就应该射中。 ”果然一箭射落二雕 ‚ 当时号称“落雕御史”。 僖宗时 ‚ 历任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 ‚ 诸道行营都统等职 ‚ 镇压黄巾起义军。 他慑于起义军声威 ‚ 又因朝中互相倾轧 ‚ 坐守扬州 ‚ 企图保存实力 ‚ 割据一方。 封渤海郡王。 后因相信仙术 ‚ 重用方士吕用之 ‚ 将士离心 ‚ 被部将所杀。

         供侯世德;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高氏宗祠“供侯堂”堂联。

         户部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高德基 ‚ 大定中 ‚ 官户部尚书。 下联典出高姓望族渤海郡。

         女中尧舜;

         学本程朱。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英宗高皇后 ‚ 临政九年 ‚ 朝政清明 ‚ 人称为“女中尧舜”。 下联典指明?高攀龙 ‚ 志于程朱之学 ‚ 后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

         豹变隐雾;

         鸿渐表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高凤 ‚ 少耽学 ‚ 昼夜读书不息 ‚ 遂成名儒 ‚ 元和间教授西唐山中 ‚ 不应征辟 ‚ 隐身渔钓。 下联典指东汉?高彪 ‚ 群举孝廉第一 ‚ 校书东观 ‚ 数奏赋颂奇文 ‚ 因事讽谏 ‚ 灵帝诏东观画彪像 ‚ 以劝学者。

         -----------------------------------------------------------------

       五言通用联
  渤海家声远;

         洪溪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旌德县高甲村高氏宗祠联。 上联典出高氏郡望;下联嵌“洪溪”为祠西水名。

         渤海家声远 ‚

         龙门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长乐市龙门村高氏宗祠联。 龙门高氏宗祠是一座经清代重修过的明代古建筑 ‚ 祠堂前有宽阔的石埕。 祠堂依山而进 ‚ 共有三进院落 ‚ 逐层升高 ‚ 气势宏敞。 大门两侧镌有这副

 

       对联。 主祠厅上悬挂有高鲁敬献的匾额:“本固枝荣”。 祠堂上还有许多科举功名的牌匾。 据族谱及方志等文献 ‚ 可知在宋代的淳化、绍兴、淳熙等年代 ‚ 高氏子孙数人高中进士 ‚ 明、清则更辉煌。 祠堂背扆的山就叫翁山 ‚ 传说居此山的老人多享高寿 ‚ 因而此山被命名为“翁山”。 翁山之巅原有东社大王庙 ‚ 年代久远已毁圯 ‚ 现已改建为龙源寺。 登上山巅 ‚ 四面风景尽收眼底。 东面可见绿树茂盛的三台案山 ‚ 东北及北面可眺望长乐市现代化的高楼广厦 ‚ 西北依稀可辨通往闽江的下洞江 ‚ 这就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太平港遗迹 ‚ 当年的太平港 ‚ 水面宽广 ‚ 郑和的船队:帆樯如云 ‚ 舸连舰接 ‚ 声势浩大 ‚ 气象万千。 震惊世界的七下西洋 ‚ 就是从这儿起锚的。 东南可见过洋山。 南面及西南 ‚ 近可俯看龙门村鳞次栉比的民居房舍 ‚ 远可瞭望绿野田畴及银光闪烁的河渠池沼。 龙门村口有古渡头 ‚ 登船 ‚ 经过上洞江 ‚ 入闽江 ‚ 可直航福州台江。

         渤海家声远;

         禹州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武平县高氏宗祠联。

         隐钓变之雾;

         表鸿渐之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隐士高凤 ‚ 字文通 ‚ 叶人。 少耽学 ‚ 家以农为业 ‚ 昼夜读书不息 ‚ 遂成名儒。 元和间教授西堂山中 ‚ 不征辟 ‚ 隐身渔钓。 下联典指东汉内黄令高彪 ‚ 字义方 ‚ 无锡人。 诸生 ‚ 游太学 ‚ 有雅而纳于言 ‚ 郡举孝廉第一。 除郎中 ‚ 校书东观 ‚ 迁内黄令 ‚ 有德政。 诏东观画彪像 ‚ 以对学者。

         才女称学士;

         夫妇捐忠躯。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高越妻 ‚ 美而慧 ‚ 有文才 ‚ 称“女学士”。 下联典指唐高睿与妻秦氏 ‚ 同陷虏中 ‚ 虏以官爵饵之 ‚ 睿顾其妻曰:“报国酬恩 ‚ 正在今日。 ”遂同为虏害。

         子孝双亲乐;

         家和万事成。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间丞相府;

         天上蕊珠宫。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一门五举子;

         三步两道台。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1)

         此联已经不是一般的荣耀了 ‚ 如此的口气 ‚ 如此的气势 ‚ 在滇中地区的名门望族中 ‚ 只有高氏才配享有。 蒙元大军的进入 ‚ 元王朝的建立 ‚ 使高氏家族蒙受了一场劫难。 动荡之后 ‚ 受到重创的高氏家族 ‚ 由于最高统治者对西南边疆采取了特殊的优抚政策 ‚ 逐渐恢复了生气。 高泰祥高泰祥肩负使命 ‚ 抗拒元军 ‚ 为元军所诛 ‚ 但蒙元统治者仍未视其为死敌 ‚ 待忽必烈统一大业完成后 ‚ 其子高琼仍受封于领地姚安 ‚ 为世袭土官。 这一职务 ‚ 是元王朝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特设的。 根据各地土酋不同的实力 ‚ 他们所受的职务分别为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 这些土官 ‚ 就这样长期沿袭下来。 明王朝实行“改土设流”的政策后 ‚ 他们同朝廷所委派的官员一起 ‚ 共同治理地方。 (下“七言联?(2)”同)

         -----------------------------------------------------------------

       七言通用联
  燕歌行中咏边塞;

         兰墅集外续红楼。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702-765) ‚ 字达夫 ‚ 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人。 初仕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尉 ‚ 不久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 后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 ‚ 终散骑常侍 ‚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兵士生活状况之“边塞诗”为著 ‚ 《燕歌行》即其代表作。 有《高常侍集》。 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高鹗(约1738-约1815) ‚ 字兰墅 ‚ 兰史 ‚ 别吨红缕外史 ‚ 汉军镶旗人。 乾隆进士 ‚ 曾任侍读学士 ‚ 刑科给事中。 一般认为 ‚ 曹雪芹作八十回本《石头记》 ‚ 由他续成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 让宝、黛爱情故事终以悲剧结局 ‚ 使曹书成为首尾完整的文学巨著。 另有《兰墅诗钞》。

        莫道名高与爵贵;

  

高氏祠堂

       须知子孝和妻贤。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爵不如天爵贵;

 

         功名争似孝名高。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居东晋风流后;

 

         家在西湖山水间。

 

         ——清?高螺舟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高螺舟书赠联。 高螺舟 ‚ 字人鉴 ‚ 仁和人。 道光进士。

         达夫诗派吟边塞;

         剑父画风创岭南。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事典。 下联典指近代画家高仑 ‚ 字剑父 ‚ 开创“岭南画派”。

         池上诗系春草梦;

         水心人坐藕花风。

         ——明?高允恭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画家高允恭 ‚ 撰贵阳中山公园池心亭联。 高允恭 ‚ 字彦敬 ‚ 号房山 ‚ 畏兀儿族。 居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 官至刑部尚书、大名路总管。 著有《云横秀岭》、《墨竹石英钟坡》等。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清?高其佩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高其佩(1660-1734)自题联。 高其佩 ‚ 字韦之 ‚ 号见园 ‚ 铁岭人。 以指画称一时。 官至刑部右侍郎。

         九爽七公八宰相;

         三王一帝五封侯。

         横额:高让公故里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2)

         -----------------------------------------------------------------

       七言以上通用联
  前辈典型 ‚ 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 ‚ 江海文章。

         ——清?文治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文治(梦楼)赠老儒高心余联。

         雅号吟哦 ‚ 传诗窖令昔;

         博通典故 ‚ 致梁国多咨。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仁义誉的事典。 下联典指唐代相王府文学高仲舒的事典。 高仲舒 ‚ 通训诂学 ‚ 擢明经。 开元初 ‚ 宁景、苏颋当国 ‚ 多向他咨访。 终太子右庶子。
 

  

高氏族谱

       一息尚存 ‚ 此志不容少懈;

 

         十手所指 ‚ 吾身安可自欺。

 

         ——高二适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诗人、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撰书联。 高二适 ‚ 江苏东台人。 毕生治学 ‚ 厥功甚伟。 对书法有深入研究 ‚ 能融章今草狂于一炉 ‚ 章士钊有诗赞云:“客来倘临池兴 ‚ 惟望书家噪一高。 ”极表推崇。

         从安海、溯渤海 ‚ 海阔渊源远;

         由凤山、迁平山 ‚ 山秀人文多。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高氏宗祠联。 全联典出本支高姓族人的迁徙历史。
 

起源之高姓家谱

       越州山阴高氏家谱:三十六卷 ‚ 首卷 ‚ (清)高景福等纂修 ‚ 清嘉庆13年(1808)赐书堂木活字本。 —— 一册——存一卷

         此谱简介:

         出自高琼之后 ‚ 高世英开基海宁钱塘;世定为临安祖;世则二子 ‚ 百一居温州 ‚ 千一居山阴 ‚ 以成五支。 始迁祖广元 ‚ 号梅峰 ‚ 南宋随祖父自温州迁山阴前梅里。 后瓜* ‚ 繁衍综计分十五派:前梅里、杭州、夏履桥、九眼桥、钱清镇、陈家溇、上方桥、大塘坂、陡亹(men)镇、江南村、瓜沥、厚高、后梅村、暨阳东安、高家坞 ‚ 存卷载谱序、著姓说、凡例、纶音、内有丰稷、朱胜非、谢中甫、王佐、丁大全、高世则所做序。

         上海图书馆 馆藏 207/A

         越州山阴高氏家谱——清木活字本 ——5册

         存卷1、19、27、28、30——32

         参见上谱条目 存卷为世系 世传

         上海图书馆 馆藏 207/B

         开沙高氏创修耀南公支谱:五卷[丹徒] 高福春主修 高长庆编校 民国26年(1937)云霞堂木活字本 ——5册

         此谱简介:

         始祖秉忠 ‚ 北宋名臣高怀德之后 ‚ 建炎南渡 ‚ 先自汴移家高家堰 ‚ 度宗时 ‚ 元兵南侵 ‚ 秉忠自高家堰迁金陵 ‚ 传六世至孙 仑、岳、嵩。 洪武十八年又迁至江都 ‚ 仑、岳之孙辉、耀于正统十二年始自江都丹徒徙东乡开沙。 耀因沙坍又迁之越河圩。 是谱即耀公支谱。

         上海图书馆馆藏 JP15

         高氏宗谱:二卷 [丹徒] 高玉麟修 ——清道光14年(1834)木活字本 ——2册

         始迁祖裕 ‚ 明洪武年间因官自凤阳迁镇江府。

         此谱本人手上有从上海图书馆抄来的世系关系。

         高氏宗谱:四卷 [丹徒] 清 高寿昌 光绪22年(1896) 4册

         高氏宗谱:[丹徒] 清 高觐昌 民国2年(1913)

         云阳高氏宗谱:[丹阳] 清 廉洁堂 ——3册 存卷2—5

         上海图书馆馆藏 208/A

         渤海高氏宗谱 [平湖] 高兆瀛 民国27年(1938) 1册

         始祖选 ‚ 字德举 ‚ 南宋初人 ‚ 始迁祖清初高士奇 ‚ 顺治十四年自余姚迁至钱塘 ‚ 未几迁平湖 ‚ 子舆、轩。

         上海图书馆馆藏:长014759

         高氏族谱 [岳阳] 高国俊 高玉白等 民国26年(1937) 1册

         始迁祖善濂 ‚ 两宋之际自湘阴迁岳阳黄道山西麓。

         高氏族谱:不分卷 高兼义 清咸丰10年(1860) 渤海堂 1册

         海宁岩门高氏家谱 三十三卷 首一卷 末一卷 清 高克勤 主修 高敬思 修 光绪三年(1877)报本堂 26册

         始迁祖 翥 南宋初 携子 道隆 自临安迁海宁岩门 ‚ 高士奇为其后。 (注:高翥为高琼之后。 高琼—高继勋—高遵范—高士卫—高公泰—高世英—*—高翥——自高世英以前的世系情况在萧山东瓜沥高氏族谱中有记载) 高翥为明朝江湖派诗人。

         上海图书馆馆藏 925451—76 又一部903781—806 26册 又 916653—78 26册

         海宁岩门高氏家谱 清 高德 高朝贤 修 报本堂 3册 存卷 3、4、14、18

        

         馆藏 225

  

台北高氏大宗祖祠

       海宁岩门高氏家谱 七修宗谱 三十九卷 首一卷 末三卷 高德本 高其镜 38册

 

         上海图书馆 馆藏 915100—37 又 914370—407 38册

 

         盘谷高氏贵六公房谱 弁言 一卷 世系表 八卷 高谊 修 民国24年(1935)—10册

         始祖世则 ‚ 迁温州 传四世 不谄 迁 乐清 馆头 又传五世 至守祥 于元大德间 自馆头迁至盘谷 守祥六子 以启六房 幼子乃羡行名贵六。

         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 高德良 民国4年 (1915) 敦睦堂 —10册

         高琼之后 ‚ 始迁祖大有。 (注:高琼—*—*—*—*—*—*—*—*—*—*—思颜—九宁—大有 由于看的是家谱的胶卷 ‚ 所以有好多东西没看清楚 ‚ 暂且写这么多 ‚ 待有时间去上海图书馆再去弄清楚。 )

         馆藏 902477—86 又JP12 10册

         府西高氏宗谱 [西安] 民国15年(1926)木活字本 一册 ‚ 存卷二。

         始迁祖洵 ‚ 元朝泰定间官衢州府推官署府事。 卸职后留居府城西之峥嵘山 ‚ 自曾孙存一开派。

         高氏续修宗谱 [江阴 无锡] 清高裕芳 光绪3年(1904)裕远堂木活字

         始迁祖高彻 ‚ 南宋初自合肥迁晋陵高墅 ‚ 十一世传至汝弼 ‚ 迁无锡高家尖 ‚ 宁三迁戴圻 宁四迁无锡无授乡长岗 宁六迁堰桥 十八世隆自观山迁江阴高家衖。 是谱记载此四支。

         高氏大统宗谱 [武进] 高鼎业 ——民国15年 思仁堂铅印

         始祖高彻 先世合肥县西仪村杨柳巷人。 南宋初晋陵令 ‚ 后居城东十二里之高墅 ‚ 后裔散处各地 ‚ 分迁江阴 无锡 者尤多。 有高攀龙传。

         梁安高氏宗谱 高美佩总理 高富浩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本活字

         始祖文简 唐高崇文之次子也 始迁祖(晋戈) 崇文曾孙 唐 乾符二年 因官自金陵迁绩溪。

         辽宁潘阳奉天高佳氏家谱 ‚ (清)伊桑阿纂 ‚ 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崇明崇邑高氏家乘不分卷 ‚ (清)高守卿重修 ‚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淮安高氏族谱五卷 ‚ (清)高士魁等重修 ‚ 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扬州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 (清)高元钧等九修 ‚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扬州维扬高氏宗谱十卷 ‚ (民国)刘嵩泉纂辑 ‚ 高连海主修 ‚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踏歌。

         江苏泰州续修高氏迁泰支谱一卷 ‚ 著者待考 ‚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泰州市图书馆。

         江苏靖江高氏重修宗谱八卷 ‚ (清)高仙阶等重修 ‚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双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如皋高氏宗谱十七卷 ‚ 首一卷 ‚ (民国)高元升高维岳修 ‚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二十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丹徒高氏宗谱二卷 ‚ (清)高雪麟修 ‚ 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芳田高氏宗谱十六卷 ‚ (民国)高金福主修 ‚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常州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戴墅高氏宗谱三十四卷 ‚ (清)高步瀛纂辑 ‚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毗陵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仅存三卷)。

         江苏武进高氏宗谱八卷 ‚ (清)高近远、高文炳等重修 ‚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荡高氏宗谱十六卷 ‚ (清)高凤冈等编 ‚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六卷 ‚ (民国)高福潮、高懋荣等续修 ‚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六卷 ‚ (民国)高永祖高、绳租等编辑 ‚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毗陵守愚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晋陵高氏支谱二卷 ‚ 首一卷、末一卷 ‚ (清)高溍增补修 ‚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高氏宗谱十四卷 ‚ (清)高云汉、高鸿达主稿 ‚ 高德昌、高镛庆主修 ‚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79年)毗陵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 ‚ 今仅存第八卷。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高氏宗谱十二卷 ‚ (清)高焕章、高鸣盛纂 ‚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riben dongjing 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暨阳高氏宗谱十卷 ‚ 首一卷、末一卷 ‚ (民国)高藩高惠文续修 ‚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二部)、人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高氏宗谱二卷 ‚ 著者待考 ‚ 手抄本 ‚ 今仅存第一卷。 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相城高氏族谱不分卷 ‚ (清)高曾懋等增辑 ‚ 清同治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吴县吴郡枫江派高氏家谱十二卷 ‚ (清)高治源纂修 ‚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增辑高氏杭州泥孩儿巷派家读不分卷 ‚ 著者待考 ‚ 附录民国年间补笔写本二册。 现被收藏

  

琵琶记

       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富阳富春灵泉高氏宗谱十二卷 ‚ 著者待考 ‚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富阳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萧山越州萧山高氏家缯十卷 ‚ (民国)高德良修 ‚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二部)。

         浙江嘉兴竹林庙稽古堂高氏谱不分卷 ‚ (民国)高桢辑、高焕文录 ‚ 稿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前海高氏仲如公派房谱稿不分卷 ‚ (清)高圻等重修 ‚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履素堂活字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ribendong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南高氏宗谱八卷 ‚ 首一卷 ‚ (民国)高宝慈续修 ‚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嵊县文物管理局。

         浙华天泉高氏宗谱 ‚ (清)高徐福等纂修 ‚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存一册)。

         浙华天泉高氏宗谱 ‚ (清)高徐福等纂修 ‚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 ‚ 今仅存第六卷 ‚ 另一部今仅存第二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华天泉高氏宗谱六卷 ‚ (民国)高邦俊等纂修 ‚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 另一部今仅存第三卷、第六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常山平西大□高氏族谱不分卷 ‚ (清)鲁封高水泰等重修 ‚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东鲁乡东湖村(不全)。

         浙江仙居乐安高氏宗谱 ‚ (民国)金秀庭纂 ‚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 ‚ 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遂昌平昌高氏宗谱四卷 ‚ 著者待考 ‚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大拓乡大ri村。

         安徽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十二卷 ‚ (清)高富浩纂修兼校正 ‚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 两部皆有缺损。

         安徽绩溪霞间高垂裕堂支谱四卷 ‚ (民国)高秉松等纂修 ‚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 (清)高卜芳等修 ‚ 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庆寿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族谱 ‚ 著者待考 ‚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手抄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六卷 ‚ 著者待考 ‚ (清)庄鼎光序 ‚ 高有阶重抄 ‚ 清乾隆三十上年(公元1768年)手抄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四房高积祥派族谱 ‚ 著者待考 ‚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 ‚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高烶再修。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下派四房高积祥公派下族谱系统图不详 ‚ 著者待考 ‚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 ‚ 民国高烻深重抄本二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下派六房高积成派下族谱 ‚ (民国)高烻深编 ‚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抄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六房高积成公派下系统图 ‚ (民国)高烻深编 ‚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八房高积和公派下族谱 ‚ 著者待考 ‚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抄本二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下派八房高积和公派下族谱系统图 ‚ 著者待考 ‚ 民国三十六(公元1947年)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上派五房高佛信公派族谱 ‚ 著者待考 ‚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重修 ‚ 1951年手抄本。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景美安平高氏上派三房族谱 ‚ 著者待考 ‚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修 ‚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重抄本。 现被收藏在台湾。

         福建安溪安平高氏亲派族谱 ‚ 著者待考 ‚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台湾。

         山东淄博淄川孝义高氏族谱不分卷 ‚ (清)高总绪等修 ‚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高氏族谱不分卷 ‚ (清)高远堮等纂 ‚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潍坊北海高氏族谱不分卷 ‚ (清)高守训撰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 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临朐德化坊高氏谱不分卷 ‚ (民国)高鸿飞撰修 ‚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

         山东栖霞高氏谱书不分卷 ‚ (民国)高春田纂 ‚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抄本九册。 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寨里乡百佛院村。

         山东蓬莱县高氏宗亲谱册一卷 ‚ (民国)高思泰纂 ‚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 现被收藏在辽宁省辽阳市吉洞乡礼备村。

         山东沂水高氏族谱不分卷 ‚ 著者待考 ‚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临沭高氏家乘十卷 ‚ 著者待考 ‚ 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东北村。

         
河南鄢陵高氏族谱不分卷 ‚ (民国)高家宝纂修 ‚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 现被收藏在河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沩益高氏重修族谱十四卷 ‚ (清)高光崇、高耀宇纂修 ‚ 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一卷)。

         湖南宁乡沩宁高氏族谱十六卷 ‚ 首二卷 ‚ (清)高耀董、高名长等纂修 ‚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卷

         湖南宁乡高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 ‚ 首二卷 ‚ (氏国)高青珊、高芸陔等修 ‚ 高卓吾、高雨村等纂 ‚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三卷)。

         湖南湘乡高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 首一卷 ‚ (民国)高彦驻、高尚志等总纂 ‚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湖南高氏族谱不分卷 ‚ 著者待考 ‚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手抄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县档案馆。

         湖南益阳资阳高氏六修族谱三十三卷 ‚ 首六卷、末七卷 ‚ (民国)高耀黄、高祖植等纂修 ‚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三卷)。

         广东番禺重修高氏世谱十卷 ‚ (清)高长年重修 ‚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西岑溪高氏族谱一卷 ‚ (民国)高昆仑编 ‚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铅印本。 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四川仪陇高氏家谱一卷 ‚ 著者待考 ‚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 残本。 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龙县档案馆。

         云南鹤庆高氏族谱不分卷 ‚ 著者待考 ‚ 稿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

         陕西高氏族谱 ‚ 附高母宋太夫人秩寿言不分卷 ‚ (民国)高洪等重修 ‚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文蔚合铅印本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部)、riben dongjing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甘肃庄浪高氏三代宗亲世系家谱四卷 ‚ (民国)高荣锦纂修 ‚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抄本。 现被收藏在甘肃省庄浪县万泉乡高家川。

         高氏家谱 ‚ (清)高世泰纂修 ‚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高氏宗谱 ‚ (现代)高映昭、高海成等纂修 ‚ 1963年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苦田高氏宗谱十四卷 ‚ (清)高茂元等纂修 ‚ 清光绪四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梁安高氏宗谱十二卷 ‚ (清)高富浩纂修 ‚ 清光绪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高氏家录 ‚ (清)高树然纂修 ‚ 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

  

高适

       中山高氏家谱 ‚ (清)高腾纂修 ‚ 清光绪元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nb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16i.cc/post/10814.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37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